关于推进我县农业转型发展的建议

发表时间:2012-10-16 责任编辑:admin 点击率:

【编者按】925,县政协召开八届常委会第三次会议,专题协商我县山区产业转型升级工作。会上,吴润荣、郑兵、林永祥代表课题调研组,分别就我县农业、林业和旅游业转型升级三个子课题的调研情况进行汇报。现将会议调研材料予以刊发,供交流参考。

关于推进我县农业转型发展的建议
 
中共中央、国务院高度重视“三农”工作,从2004年起连续下发9个“中央1号”文件,对“三农”工作进行全面的安排部署。今年,省第十三次党代会高度关注农业发展,把发展现代农业,推进农业转型升级作为今后五年工作的重点之一,衢州市被省委、省政府列入山区科学发展试验区。我县如何抓住这一战略机遇期,加快农业转型发展,对推进我县“绿色发展,生态富民,科学跨越”具有重大战略意义。为此,县政协就“我县农业转型发展”课题组成调研组开展了为期两个月的专题调研,现将调研情况报告如下:
一、我县农业产业发展现状
近年来,县委、县政府认真贯彻各项惠农政策,以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统揽全局,深化农业结构调整,大力推进农业产业化经营,农业综合生产能力进一步提高。
1、农业产值和农民收入情况。据县统计局年报显示,2011年我县农牧渔业总产值为93176万元,比2010年增加14362万元,增长17.9%,占全县农林牧渔业总产值的84.4%,2011年我县农民人均纯收入为9309元,比2010年增加1291元,增长16.1%,其中农业纯收入为1935元,比2010年增加637元,增长49%。2011年农业纯收入占农民人均纯收入的20.2%,而2010年则更低,只占15%。
全县农业产值和农民人均纯收入情况表
单位:万元

指标名称
2011
2010
增加
增长
农林渔业产值
110357
94606
15751
16.6%
渔业产值
93176
80244
14362
17.9%
农民人均纯收入(元)
9309
8018
1291
16.1%
其中农业纯收入(元)
1935
1298
637
49%

2、主导产业情况。我县通过多年的调整农业结构,发展生态效益农业,推广适用集成农业技术,农业主导产业的粮食、食用菌、柑桔胡柚、畜业和渔业都得到了较好的发展。据统计部门统计,2011年全县粮食播种面积20.79万亩,比2010年增长2.8%,粮食总产量79342吨,比2010年增长1.4%,食用菌总产量24278吨,与2010年持平,食用菌产值7924万元,比2010年增长9.6%,柑桔胡柚面积116727亩,比2010年减少2767亩,下降2.3%,柑桔胡柚总产量为102172吨,比2010年增长19.6%,柑桔胡柚产值为12925万元,比2010年增长14.6%。畜业产值为26660万元,比2010年增长24.2%。渔业产值4596万元比2010年增长14%。
全县农业主导产业情况表
单位:亩、吨、万元 

年份
粮食作物
食用菌
牧业
产值
渔业
产值
播种面积
总产
产值
总产
产值
2011
207898
79342
17105
24278
7924
26660
4596
2010
203306
78277
16033
24350
7229
21466
4031
单位:亩、吨、万元
年份
柑桔胡柚
其中:胡柚
面积
总产
产值
面积
总产
产值
2011
116727
102172
12925
81812
75718
9579
2010
119494
85427
11276
80136
65082
8591

3、特色农业和品种发展情况。近几年,我县农业和水利部门、乡镇进行大力招商引资发展农业产业,以及部分农业企业和种养殖大户努力适应市场需求,根据各乡镇发展农业的优势条件,积极进行农业产业结构调整,发展生态高效农业,积极引进新品种、新技术发展特色农业和产品,取得了一定的成效。椐农业和水利部门调查统计,主要有,发展青大豆播种面积1.5万亩左右,钢管大棚种植果蔬面积1000 亩左右,山地蔬菜种植面积1000亩左右,大棚西甜瓜种植面积5000-8000亩,稻田养鱼面积1300亩左右,这些特色产业紧扣市场需求,生产效益较高,一般每亩纯收入4000元左右,高的达到万元以上。还有许多有市场有发展前景的特色品种,如种植类有红心弥猴桃、粉葛、中药材、铁皮石斛、黑木耳、竹荪、灵芝等;养殖类有大鲵(娃娃鱼)、七彩山鸡、虎纹蛙、石蛙、柚园养鸡、温氏养鸭、山羊、湖羊、獭免、鸽子等。
4、农业组织化和农产品加工情况。总的来说我县的农业生产仍然以农户分散式经营为主,但近几年来在县委、县政府和相关部的重视和指导下,农业龙头企业、农民专业合作社和农产品加工企业得到了较快的发展,农民的组织化程度有了一定的提高。到2011年底,全县共发展农业龙头企业163家,其中国家级1家,省级2家,市级30家,县级130家。发展农民专业合作社1159家,其中,省级示范性农民专业合作社15家,市县级示范性农民专业合作社89。全县现有胡柚、食用菌加工企业10家,只有1家达到规模以上企业。其中胡柚加工企业8家,食用菌加工企业2家。主要加工的产品为胡柚峰蜜茶、胡柚果脯、胡柚囊胞、盐渍菇、干品等。近年引进的浙江柚都生物科技有限公司开发胡柚黄酮素、胡柚精油等新产品,已投发市场,该公司现拥有胡柚加工2项国家发明专利,5项新型实用型专利,建成年消耗一万吨胡柚鲜果生产线。
二、我县农业转型发展存在的主要问题
1、对农业产业转型发展的认识有待进一步提高。随着我县工业化、城镇化的加快推进,农业的份额在国民经济中的比重逐年下降,造成部分领导和干部对农业转型发展认识模糊,没有真正把我县农业转型发展作为一项关系民生的重要工作,没有把农业增效,农民增收作为重要基础,没有把推进农业现代化,城镇化和城乡一体化统筹发展作为重要支撑。政府每年对乡镇农业虽实行单项考核,但考核指标的设置主要是应对市对县的考核,没有把考核重点放在农业转型发展上。从县级层面看,近几年每年县里都出台农业产业扶持政策,但与现代农业、高效农业发展的高投入,高需求仍有一定的差距,尤其是我县财力有限,在争取省级农业产业发展项目时,往往地方配套资金难以足额到位。从乡村层面看,乡镇没有明确主要领导抓农业,大部分乡镇领导和干部研究思考本乡镇农业转型发展的精力和时间相对较少,大部分村两委主要领导对本村农业转型发展不够重视。从部门层面看,如何根据乡镇的特色和优势,研究指导不够深不够细,对农业产业发展项目的实施部门间未建立联合衔接机制,不利于农业的转型发展。
2、农田基础设施薄弱,农业设施用地困难,不能适应农业转型发展的需要。近几年来,在县委、县政府和相关部的努力下,进行了土地整理,园地整理,低产田改造,低丘缓坡开发,使我县的农业基础设施有了较大的改变,由于当时的设计和建设主要是以水稻生产为主的田间基础设施建设,但随着现代农业,高效农业和设施农业发展,以致原来建设起来的进排水渠、道路、用电等无法满足生产需求,严重制约和影响了农业转型发展,如大鲵养殖场所、铁皮石斛种苗温室建设,由于受到土地使用的限制,致使这些项目难以快速扩展和发展。如钢管大棚果蔬种基地的灌溉与排水渠道,道路建设和设施农业用电都不能完全适应发展的需求,影响发展。
3、农业龙头企业规模小、融资难、农产品深加工能力弱,难以带动农业转型发展。我县绝大部分农业龙头企业和农民专业合作社仍是以一家一户进行生产经营,经济实力不强,开拓市场能力弱,融资渠道不畅,有效抵押物少,又没有农业发展担保公司,融资十分困难,限制了农业龙头企业和农民专业合作社的发展。农业龙头企业、专业合作社和农户之间连接松散,利益关系不密切,农业龙头企业和农民专业合作社对农户的带动效应不明显。我县农业主导产业的深加工能力弱,如粮食生产没有一家较大规模的加工企业,种粮大户只能卖稻谷,不能卖大米,限制着我县优质高效稻米产业的发展。又如柑桔胡柚年产量达10多万吨,农业龙头企业、农民专业合作社仍以销售鲜果为主,虽有8家胡柚加工企业,但加工的量较小,消耗胡柚鲜果约占全县总产量的十分之一左右。再如食用菌只有两家加工企业,其加工的量更少,不到全县食用菌产量的二十分之一,难以带动我县的农业转型发展。
4、农业产业的规模化,集约化程度不高。我县规模种养经营主体少,设施农业发展缓慢,难以推动农业的转型发展。不管是传统的主导产业,还是近年新发展的特色品种,存在着“有点没面,有面不强”。据统计,全县100亩以上的粮食生产大户只有67户,共流转大田面积1.88万亩,占全县水田面积的12.7%,其中流转大田500亩以上的14户,流转面积最大的1100亩;全县现有100亩以上的胡柚种植大户和企业19个,胡柚种植面积4017亩,只占全县胡柚种植总面积的4.91%;全县现有年生产食用菌20万瓶袋以上的企业仅15家,年栽培量约700万瓶袋,而采用工厂化生产的企业只有2家,年栽培量约400万袋;全县现有稻田养鱼200亩以上的只有3家。农业生产的规模不大,集约化水平低,专业化程度不高,土地流转难,资源利用率不高,规模效益不明显,农产品市场竞争力不强,农业生产效益不高。
据县统计局提供的统计数据,我县的农渔业产值在全市各县(市)区排位全市最低,我县2011年和2010年的农牧渔业产值分别只占全市的7.76%和7.95%,只有开化的66.88%和64.38%,龙游的44.67%和46.27%,江山的28.44%和29.33%。
全市各县(市)区农渔业产值情况表
单位:万元

年份
全市
柯城
衢江
龙游
江山
常山
开化
2011
1200591
115115
311422
208597
327668
93176
139307
2010
1009469
97595
254144
173430
273569
80244
124635

5、农技队伍青黄不接,知识结构老化。随着我县现代农业和设施农业的发展,农业产业规模化和集约化水平的提高,特色产业和新品种,新技术的引进,对农业技术人员的需求越来越大。对农业技术服务和指导的要求越来越高,而现有农业技术人员和知识结构已远远不能满足农业转型发展需求,从数量上看全县现有县乡两级专业技术人员146人,其中种植业93人,养殖业28人,水产业3人。其中乡镇农技人员“ 兼业”严重,从事农技推广服务和指导的时间精力有限。从知识结构看,现有的县乡两级农技人员以传统的主导产业为主,知识老化,对新发展的特色产业和新品种新技术掌握较少,知道不多,不能进行有效的指导和服务。从年龄结构看,年龄偏大,青黄不接,县级农技人员40岁以下的仅19人,只占23.8%,而乡镇农技人员平均年龄在50岁左右,因此,很难满足我县现代农业、农业经营主体、广大农民产前产中产后服务的需求。
三、推进我县农业转型发展的几点建议
1、提高认识,加强领导。农业是安天下、稳民心、保生态的基础性战略产业,县委、县政府必须高度重视我县农业转型发展,进一步强化领导,把农业发展作为推进我县山区科学发展,促进农业增效、农民增收的重要工作来抓,真正做到在政策制定,工作部署,财力投放上动真格,在落实任务,强化指导督促检查上下功夫,多思农业转型发展良策,多学农业转型发展知识,多育农业转型发展典型,多做农业转型发展实事。要从生态农业、高效农业、观光农业、休闲农业的战略高度,认真研究我县农业转型发展的思路和举措。进一步明确乡镇主要领导抓农业的第一责任,配强各乡镇分管农业副乡镇长,将有专业知识、责任心强、有奉献精神的年轻干部,放到这一重要的岗位,努力培养一批优秀的农业工作人才。各乡镇一定要结合各自发展的特点、优势和区域,准确定位,明确产业发展导向,按照“一乡一业”、“一村一品”制定发展规划,不断提升农业转型发展的能效。各乡镇分管农业的副乡(镇)长和涉农部门的技术员、辅导员,要全身心地投入到农业发展中去,真心实意地为当地农业转型发展服务。
2、进一步加强农业基础设施建设。一是要大力推进现代农业园区和粮食生产功能区建设,强化政策措施,整合各类资源,加强现代农业园区综合区内的路网、渠系、用电、服务设施等配套建设,提升园区档次,提高园区产业集聚度。同时,要认真研究,突出特色,围绕农业生产过程,农民劳动生活和农村风情风貌,科学制定我县休闲观光农业发展规划,改造农村基础设施条件,改善环境卫生条件的重大措施和扶持政策,切实营造有利于我县休闲观光农业与乡村旅游的发展环境,吸纳农民就业。把园区打造成休闲观光现代农业产业园。二是要高度重视低丘缓坡开发和土地综合整治的使用效率,要从土地改造质量入手,合理规划作业,完善田间道路、水利工程、排灌系统配套,将改造出来的土地,真正有效地用于发展农业生产。三是要改善农业生产设施装备条件,推广高效节水灌溉新技术、新设备,提高农业机械化水平,增强低御自然风险的能力。
3、做大做优做强特色农业产业,促进农业增效农民增收。转型的一个目标,就是用最少的投入得到最大的产出,因而转型的核心,也就在于“效率”。所以,县委、县政府在推进农业转型发展中,要把提高生产效率作为我们追求的着眼点和出发点,下大决心,化大力气予以实现。一是要认真研究常山胡柚的发展问题。要把建设改造一批规模、标准化胡柚示范园,大幅度提高胡柚优质率,作为发展常山胡柚的重中之重来抓;要鼓励柚农将劣质果和疏果以青果切片的方式,进行出售;将成熟的残次果和口感欠佳的果统一进入天子果业、柚都生物等加工企业,进行深加工处理。从而确保优质胡柚进入鲜果市场,并通过“常山胡柚”中国驰名商标的品牌效应,大幅提升鲜果价格,增加柚农收入。二是要突破传统品种单一生产模式,要认真研究分析发展红心弥猴桃、粉葛、中药材、铁皮石斛、黑木耳、竹荪、灵芝和石蛙、山羊、獭兔、鸽子以及瓜果和特色山地蔬菜等高效特色品种和市场需求,努力改善我县种养殖业结构。三是要高度重视我县水产业的发展,着力推广稻田养鱼生产模式。我省稻田养鱼,稻鱼共生已实施多年,特别是在丽水市的景宁县和青田县成效更为明显,景宁县的稻鱼米从3元/斤卖到28元/斤;青田县的田鱼干卖到了150元/斤。景宁县山石村230亩稻田养鱼,亩产水稻1028斤,田鱼204斤,亩产值11728元,每亩纯利润超9000元,真可谓“百斤鱼、千斤粮、万元钱”。我县也于2010年推广稻田养鱼,效果确实很不错。我县有着丰富的稻田和水面资源,建议县委、县政府要加大推进稻田养鱼这一“稳粮、提质、增效、生态”模式的实施。同时水利部门要积极探索稻鳖共生、稻鳅共生的生产养殖模式,使水稻与鳖、泥鳅之间形成一个合理的生态平衡,互利共生,提高稻田的产出率和经济效益。
4、加大农业产业研发和科技支撑。一是要加快新品种、新技术的研究和推广应用。要加强与农业大专院校、科研院所合作,开发、引进、试种、推广一批适应我县种植养殖,并具有较强市场竞争力和优质高效的名特优新品种、新技术,增强农产品市场竞争力。二是要加强农业科技队伍建设。要加大农业专业技术人才引进,重视开展农技人员进修培训,不断更新农技人员专业知识优化专业结构,切实发挥农技人员工作积极性,提高服务农业转型发展的能力和水平。特别是要重视乡镇农业技术人员的补充培养,知识更新,要针对各乡镇产业发展的特点,配备相应的专业农技人员。对乡镇农技人员各级党委政府要给予更多的关爱,鼓励他们更有效地发挥自身的聪敏才智服务农业转型发展。同时,要加大对农村产业经营者在生产、管理、技术和营销方面的业务培训,使他们真正成为我县农业转型发展的产业带头人。三是要加快农业服务体系建设。要进一步完善农业科技推广、动植物疫病防控、农产品质量监督“三位一体”基层农业公共服务体系等,逐步形成“专业团队+农技人员+科技示范户”的科技成果示范推广和转化机制,提升基层公益性农技推广服务能力。四是加强农业产业协会建设。各乡镇可建立综合性农业产业协会,全县可分设各行业协会、共同协调产业行业关系,互通信息、研判市场、推广新技术、取长补短、合作发展。
5、加大对农业转型发展的扶持力度。一是财政扶持。近几年来,我县每年都安排一定的资金扶持农业产业发展,但我县农业生产仍是弱势产业,建议县委、县政府要切实加大扶持力度,专项设立“农业转型发展基金”,建立“农业发展担保”公司,为农产品深加工企业和规模种养经营主体融资提供担保,促进农产品深加工企业和规模种养经营主体转型发展,为我县农业转型发展提供有效保障。二是金融信贷支持。金融部门要创新农业信贷低押机制,在健全完善林权抵押、粮食订单质押贷款等基础上,推进农村房产抵押、土地经营权、农业设施、机械设备、畜禽规模养殖大户经营权低押贷款等工作。三是政策支持。要切实制定优惠政策,扎实做好农业招商引资工作,要选择经济实力强的工商主体和资本投入农业,带动我县农业转型发展。财政、发改、农业、水利、林业、国土等相关部门要加大对农业转型发展的政策支持,在农业产业项目所涉及的土地、林地、水资源、道路、用电等方面存在的问题,应多出点子,多想办法,多说怎么办,少说不能办,共同帮助解决困难,促进发展。四是加大对农产品加工企业发展的支持。农产品的加工企业是农业产业发展的龙头,是拉长农业产业链,提升农产品附价值,促进农产品基地建设的重要和关键的环节。因此,县委、县政府要高度重视农产品加工企业的发展,要从政策和金融的层面大力扶持此类企业的发展,尤其是胡柚深加工企业,对年加工消耗一万吨以上胡柚鲜果的加工企业,实行一企一策,使之成为我县农业产业转型发展的有效保障,加快推进我县农业转型发展,促进农业增效,农民增收,实现农业现代化。
  
 
调研组联系领导:陈国珠
调研组组长:吴润荣
调研组成员:刘建军、杨兴良、江美芳、占肃平、魏建国
?